“千里眼+“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政策性粮食监管全覆盖
中国网财经 讯(记者 李春晖)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万赢信采编:
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7日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我国已初步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国研政情·经济信息智库。首次实现了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达到了从粮食购销和储备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的预期目标。
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
“粮食监管人防和技防相结合迈入了网络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为强化粮食购销监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毅在通气会上表示。
据介绍,我国自2022年以来大力推进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平台、统一信息系统的要求,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基础上,经过2年的共同努力,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信息化覆盖率从40%左右上升到100%,已全面覆盖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等所有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
“现在,所有政策性粮食的购销和储备管理都是通过信息化系统开展,这些业务数据和所有仓房的视频监控都实时上传。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监管平台上,能够远程对粮食从收购入库、储存到销售出库等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监管。”钱毅称。
打破信息“孤岛”,三级架构全面打通
据悉,该监管体系解决了以往粮食监管信息化中存在的信息“孤岛”、数据互联互通困难等问题,构建了以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国家平台为核心、省级平台和央企平台为枢纽、粮库信息系统为基础,实时对接、逐级负责的信息化监管三级系统框架。
三级架构中,各粮食储备仓库着力建设完善粮库信息系统,强化系统应用,实现业务全过程在线处理;中储粮集团公司实现集团层面政策性粮食业务数据实时汇聚,并与国家平台自动对接;国家平台加强全国信息数据资源整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建设成为粮食购销和储备监管信息化的“数字大脑”。
“三级架构已经全面打通,畅通了数据归集渠道,打通了数据共享通道,形成了一体化的数字底座支撑体系。”钱毅表示。
以“千里眼”和“透视眼”震慑违法违规行为
“一方面,我们坚持以高质量的数据源头采集为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以优化大数据监管模型为关键。”钱毅介绍。
国家、省级、央企平台根据管理权限,积极探索应用数字化监管模型,建立并不断迭代完善涉粮违规违法行为大数据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实行人机协同监管,一旦出现相关情况,由信息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执法督查人员跟进处理。
例如,通过对粮食出入库记录、库存粮食温度、仓内视频监控等海量数据的分析,结合拍卖交易、交通运输等信息,发现“转圈粮”、质量异常、以陈顶新、应轮未轮等行为的线索,及时安排执法人员跟进处置,信息化监管功能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大数据监管效能逐步显现。
“可以说,这个系统为粮食购销和储备监管提供了‘千里眼’和‘透视眼’,形成了对涉粮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钱毅称。
他表示,2024年是巩固拓展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建设成果、推动建立健全应用和运行长效机制的关键一年,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将从集中建设向常态化应用转段。“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巩固拓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成效,会同有关部门、央企和地方,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应用和运维体系,确保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使信息化真正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工具和加强监督检查的手段。”
“千里眼+“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政策性粮食监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