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农业大健康
文旅融合石崮沟村消费示范区-万祥军|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2-07-24
【阅读】396 A+A-

文旅融合石崮沟村消费示范区-万祥军|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网 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万赢信采编:

“创建消费试点示范区、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提升乡村旅游消费品质、助力文旅企业纾困。”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表示,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第六届惠民活动开展匠心手造·好品市中、点亮夜色·魅力市中、节事之旅·约惠市中、惠民演出·艺动市中、保护传承·古韵市中”、书香泉城·阅享市中等六大主题消费活动。

创建消费试点示范区

提升乡村旅游消费品质

七月的济南,荷花绽放、泉水涌流。7月15日由济南市中区委宣传部、市中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山东石崮寨都市农业生态园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交易会第六届市中区文旅惠民消费季暨芙蓉馆入驻石崮寨景区活动盛大启动。

万祥军说:“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两创看山东走进石崮手造非遗特色村,为全面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他表明,“石崮手造”是落实“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战略,通过开办“石崮手造学堂”“石崮手造集市”以及“石崮手造体验活动”来实践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力争把“石崮手造”打造成山东手造的亮点品牌,把石崮沟村“手造学堂”和石崮寨景区的“手造市集”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地,让非遗手造真正为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赋能,实现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农村产业兴旺,让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实现最大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精神引领。”万祥军表明:近年来,文化大省山东致力于“美德山东”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推动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展示“美德山东”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切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聚焦“文旅融合”主线,发挥“百年商埠”建筑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特色优势,推进多角度、多形式文物活化与运用,融合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全力讲好市中文旅故事,推进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时光是条河,站在这文化传承交织、融合兴起的今天,济南市中,因着文化和旅游的相遇,现代与古老的碰撞,优势与机遇的迭加,就像一颗愈发璀璨的明珠,在全区非遗保护活态传承不断创新、文旅事业产业蒸蒸日上的发展中,正源源不断地释放着传统文化蓬勃的生命力,散发着引人注目的光芒。

谋定研究中国智·对话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万祥军在谈到济南市市中区文化两创究竟“优”在何处,“创”在何处,他表明:“第一,市中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和教育资源基础雄厚,天然形成的产业优势存在。优势的基础和发展之间有一个良性的联结和循环。第二,市中区始终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大家资源互补、互进、互生,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谐高效。”

荒山变成绿水青山

石崮沟村绿水青山守崮人

从四顾荒芜到满目青翠,从荒山秃岭到市级森林公园,从一文不名到游客纷至沓来,从穷乡僻壤到联合生态旅游区……20多年前,一名叫于禄海的下岗工人,怀揣着自己梦想,走进了一片荒山,开启了另一段人生。

作为济南市市中区最南端的村子之一,多年来,石崮村紧跟政府引领,走出了一条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轴的多业态共同发展的致富之路,其中,发展文化旅游便是近年来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实现农村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吸纳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带动周边村庄增收致富。

石崮沟村第一书记邓延明告诉记者,通过手造作品孵化“石崮手造”品牌,在景区创建“手造集市”进行销售,能够充分挖掘村域自然生态、山水文化、乡土民俗等特色资源,才能做足“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大文章,从而实现村集体和村民的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有着“钻山豹”之称的景区负责人于禄海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大路小径。不久前的一天,引领我们参观的他,戴着太阳帽,穿一件衬衫,行走在山路间精神抖擞。这位个头不算高、皮肤黝黑、一身农装的人,就是石崮寨的董事长,谁能想到25年前他初入石崮,这里是一片光秃秃的石头山。

当年,在外打拼的几年,于禄海仍心系石崮山,抽空便回到山上与妻子一起管理山林,植树绿化。持之以恒的人也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2009年,国家推出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乡村游的政策,农业局领导找到于禄海,动员他带头开发旅游景区。在政策感召下,于禄海再次挑起大梁。而此时经过数年努力,他已种下500亩山林,拥有50多头梅花鹿。

在乡村游政策的带动下,于禄海搭棚建屋,石崮寨景区建设初见起色,成为全市首批10家休闲农业示范单位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现在,10家单位只有石崮寨坚持下来,做大做强。承包荒山逐步向休闲农业转型,“挣钱以后,我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绿化”。于禄海深知,光秃秃的山林无人问津,满目青翠才是旅游事业的硬基础。

现在,于禄海回忆起绿化荒山的经历仍然神采奕奕:“你们不知道一开始的荒山是啥样,有时站在山头回头一看,一片绿树成荫都是出自我手,别提多开心!哪怕保住一棵野生枣树,也是一片阴凉”。就这样,于禄海从绿水青山中找到人生乐趣,当他将上亿年的石头山变成如今模样,自己却过了花甲之年。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越来越为人熟知,作为先知先觉者,于禄海多年的孜孜以求。作为绿色生态旅游龙头企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时间打磨,2017年,初具规模的石崮寨景区正式开业。自此,“钻山豹”也摇身一变成了“山大王”。

他沉溺于挖掘保护石崮山的历史文化之中:济南历城县志记载,“南燕献武帝慕容德进取青州成就霸业前,石崮寨乃其故垒”。石崮寨历史上是军事要塞,位于齐鲁两国交汇处,水旱两通,旱道发达,历史底蕴深厚;拓自石崮山巅的摩崖石刻,诉说着古寨历史故事;收藏古铜币,修缮保护古建筑,复原环山古驿道,游客行走其中,感受“两汉风云路,隋唐古战场”风采。

在展现深厚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于禄海不断完善景区规划、陆续上新配套项目、积极打造网红旅游路线。2019年,20余万人次造访石崮寨森林公园,年收入达3000万元。于禄海真真切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于禄海始终不忘支持他的乡亲,他沿玉符河开发旅游资源,联合多个村两委成立乡村振兴联合体,将玉符河两岸11个村带动起来。首届玉符河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的成功举办,也让一方村落实现生态保护和产业振兴双丰收。

如今的大石崮景区,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古道石刻连接古今;玻璃吊桥通架山巅,梅花鹿场鹿鸣悠悠;实景演绎好汉山东,石崮手造闻名遐迩;非遗项目的引进,让村民传习非遗技艺,发展特色种植、采摘、餐饮,为济南乃至全国居民提供休闲纳凉好去处。悠然置身田园美景,品味农家韵调,体验收获快乐,感知农耕文化,远离喧嚣,回归本心……“山间鹿谷悠哉梦”成了现实。

文旅融合石崮沟村消费示范区-万祥军|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