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 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 | 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 | 2025-11-05 |
产业链招商图谱发布山东商务厅长-王磊|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2025年10月29日至31日,第四届儒商大会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这场以"儒商精神与现代经济"为主题的高规格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979家重点企业代表和336家重点园区负责人齐聚一堂。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本届大会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当属《山东省产业链招商全景图谱》的正式发布。这份长达2000页的系统性文件,首次将全省16个地市的优势产业、配套能力、政策支持等要素进行数字化整合,形成了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2大重点产业的立体化导航系统。
图谱不仅标注了每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节点,还创新性地引入了"产业匹配度指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投资者提供精准对接方案。济南高新区的一位参会代表表示:"这份图谱就像产业界的'北斗导航',让企业能够快速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位'。"
山东省商务厅厅长王磊在大会主旨演讲中强调的"和合与共、诚实守信、创新求变、义利天下"十六字方针,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链生态。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连接起2.3万家企业,形成了"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的协同创新网络;潍坊的动力装备产业集群通过"链长制"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的跃升,本地配套率提升至92%。
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儒家"和而不同"理念在现代产业组织中的创造性应用。从具体数据看,山东营商环境的系统化提升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三季度,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400万户,较上届儒商大会召开时增长27%;
"一业一证"改革覆盖行业扩展至50个,审批时限压缩83%;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在"隐形冠军"企业培育方面取得突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56家,数量居全国第二,这些企业90%以上都深度嵌入重点产业链图谱。

大会期间举办的"儒家商道与现代治理"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指出:"山东将'格物致知'的方法论转化为产业链研究的系统思维,把'知行合一'的哲学智慧落地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这种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具有示范意义。"
事实上,这种转化体现在多个维度:在政策设计上,山东首创的"政策计算器"已归集各类惠企政策1.2万条,通过智能匹配实现"政策找企业";在服务理念上,推广"店小二+专家"服务模式,全省组建了600支专业化服务队;在生态构建上,重点产业链全部建立"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共同体。
从参会企业反馈看,这种系统化营商环境建设获得了广泛认可。韩国三星电子中国区总裁杨杰特别提到:"我们在烟台的新能源电池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0个月,山东提供的不仅是土地和税收优惠,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产业配套解决方案。"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山东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外资占比达65%,呈现明显的"产业链招商"特征。
儒家文化中的"义利观"在本届大会上也有了新的实践诠释。华勤橡胶集团董事长牛腾宣布成立20亿元的产业链共富基金,用于支持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集团则发布了"供应商能力提升计划",承诺未来三年帮助300家配套企业达到工业4.0标准。这些举措印证了王磊厅长强调的"现代产业链应该是价值共创、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在闭幕式上,大会发布了《儒商发展指数2025》,该指数从商业伦理、创新投入、生态责任等12个维度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企业的平均得分较2020年提升23.6个百分点,其中"供应链协同"和"商业信用"两项指标领先全国。
这个细节或许最能说明问题:当儒家倡导的"诚信"理念转化为供应链金融的"白名单"制度,当"仁者爱人"的思想具象化为企业员工技能提升计划,传统文化就真正成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期三天的盛会落下帷幕时,山东同步启动了"全球儒商伙伴计划",将在纽约、法兰克福、东京等10个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儒商文化交流中心。
这个安排暗示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山东正试图将儒家文化的感召力转化为产业链国际合作的软实力。正如一位参会学者所言:"当产业政策遇上儒家智慧,产生的不是简单的化学反应,而是持续释放创新能量的核聚变。"这种文化自信与经济理性的有机融合,或许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区域实践中的生动注脚。
产业链招商图谱发布山东商务厅长-王磊|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