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记者手记
坚守咫尺岗位乐此不疲? 闫业伟:分享的快乐会盖过黑眼圈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报道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7-01-09
【阅读】1334 A+A-

坚守咫尺岗位乐此不疲? 闫业伟:分享的快乐会盖过黑眼圈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聚餐晚上6点开席,他7点就要先走;跟他一起赶路,街边标语、招牌上的错别字蹭蹭往他眼里钻;你晚上想聊天,他电话里说“在忙,有事说事,没事我挂了”;在你眼里,他就是一个“不在工作就是睡觉,不在睡觉就是工作”的家伙……

你们之间越来越不合拍,他也越来越不“合群”,偶尔白天遇到,他也是睡眼惺忪的模样,但你拿他没有办法,因为,他是夜班编辑,白天休息、晚上工作。

夜班编辑或许是最“枯燥”、“寂寞”、“没成就感”的职业之一。“枯燥”,是因为他们日复一日对着稿件做标题、改文字、排版面,甚至签过“出片”还在为标题或某一个表述纠结;“寂寞”,是因为他们是交往圈子很小、朋友不多,即使家人,一星期也见不上几次面、说不上几句话;“没成就”,是因为他的成功,经常消亡在别人的成功之中,而别人的失误,往往由他来承担。

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些“夜猫子”坚守咫尺岗位乐此不疲?

是分享的快乐。

2014年9月,来自全国的70多名党报夜班编辑相聚贵州,白天赶路时都在大巴车上睡觉,晚上宵夜却一呼百应、到凌晨两三点还不散,聊报纸、稿件、版面、说说报社的工作,聊聊热点新闻事件。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无论是刚入职的新人,还是工作了数十年的老编辑,每个人都对自己处理过的重大事件稿件如数家珍,也都为各自记者同事的进步和成长自豪。

大家感谢记者,是记者每天的来稿让编辑成长。时政、经济、民生……各类稿件纷至沓来,编辑也逐渐熟悉了更多的领域;省内、省外、国际……有了不同地方的稿件“轰炸”,编辑的视野也从三尺办公台拓展到全世界。

记者每天东奔西走,编辑每天“偏安一隅”,但在一份报纸面前,大家成为共同体。记者分享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鲜事,编辑安然做着“嫁衣”。记者关于采访历程、稿件反响的分享是编辑认真工作的动力,尤其在千辛万苦采写的稿件面前,编辑没有理由不精雕细刻、反复推敲。因为,做好“嫁衣”是编辑回报记者的最佳方式。 

大家感谢同事,是同事的交流、切磋让自己受益。在南方日报要闻编辑部,每天做完自己的版,大家都会浏览其他同事负责的版面,看看有没有差错、有没有创新;每周四晚下班,一帮人相约宵夜,点几个简单的菜、备一点薄酒,聊聊趣事、谈谈工作;每周五下午,时事等小组开会评报,讲讲得失、提提意见…… 

“靶子”是各自负责的版面、“批评者”是朝夕相处的同事,偶尔几句尖刻的话,也会在讨论中迅速消弭,如果再有人不失时机讲个搞笑段子,一天的疲乏就烟消云散了。 

大家也感谢工作,是这份纯粹和日复一日的重复让自己心安。夜班编辑的工作时间固定、交往圈子单一、较少经历大风大浪,偶尔出趟差,个个激动得像儿时过新年一样。 

就是这样的纯粹和坚守,让夜班编辑与光怪陆离、繁芜丛杂的社会之间有了“保护层”。以致有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夜班编辑说,自己的心态还停留在大学时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人生是一种修行,有幸做了夜班编辑的人,要感谢工作的馈赠让自己少走了许多弯路。 

在贵州的时候,一位前辈说,做编辑最关键的是“熬”,“熬”出皱纹、“熬”出黑眼圈、“熬”到头发花白的时候就会明白,这个“熬”的过程,因为有人陪伴、分享,原来是那么快乐。

或许,我这个才做了几年夜班编辑的新手难解其中味,不过,看着记者或编辑同事成长、进步,自己就像那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心中也有无尽的欢乐。

如果你某天很晚下班,不妨抬头望一眼南方报业传媒大厦17楼灯火通明的办公室,要闻编辑部20多名夜班编辑正在那里忙碌。对他们而言,你的成就或欢乐会盖过他的黑眼圈,一定的。 (作者系南方日报编辑)

坚守咫尺岗位乐此不疲? 闫业伟:分享的快乐会盖过黑眼圈

1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