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媒体传媒->新兴媒体
将“新闻”从混乱中一点点剥离 包丽敏:政务微博是在报道新闻?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6-08-14
【阅读】1112 A+A-

图示:图文无关

将“新闻”从混乱中一点点剥离 包丽敏:政务微博是在报道新闻?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南方周末的《中国传媒读本》不久前评选出了“致敬,中国传媒”2013年度名单,有“年度舆论监督”、“年度突发事件报道”、“年度公众服务”、“年度调查报道”等一系列;其中,“年度时政报道”这一项,给了济南中院新浪官微的薄熙来案庭审直播。

就新闻事件的重量级而言,2013年的这桩政坛大案可谓当之无愧;而公审之日,济南中院及时准确的官微直播,其意义和价值也毋庸置疑。然而,这一项的评选却留给我一个不吐不快的疑问:在薄案公审这一举世瞩目的新闻事件发生之时,这家政务微博是在进行新闻报道吗?

但愿我的疑问不会被看成是吹毛求疵。在我看来,我们如果要在中国当前的新闻环境中培育“新闻专业主义”这株大树,那么有一些重要概念是必须要共同探讨和厘清的。

既然是“年度时政报道”,既然是“报道”,我当然认为这样的荣誉应该给予一个或一组不管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新闻作品。而“新闻”真正的要义是什么?以我个人不成熟的见解,新闻或曰报道,不能宽泛地理解成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而是中立者(包括个人或机构)独立、客观地采集加工新闻事实。

新闻作品与宣传作品或“喉舌作品”的真正区别,并不在于技术层面上的优劣,是否符合某些特定的技术标准,而在于是否保持中立、独立。一个可资参考的例子是,美国之音的信息发布和传播行为,在美国新闻业界以及美国公众那里,通常不被当作“新闻”,它被视为政府机构的喉舌,从事的是宣传工作(国人同样熟悉的BBC,与美国之音有本质的不同)。

具体到济南中院的庭审官微直播,我想,它充其量是法院这一政府机构进行的一场值得赞赏的信息发布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它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好范例,而不是新闻报道的好范例。法院其实是获得了对这一特大新闻事件的信息发布特许,从而替代了中国新闻界应该扮演的角色。

从这一意义上说,安排这场直播,就算不理解成是对新闻业的压制甚至侮辱,也绝对不值得新闻人的致敬。你能想像,哪一天白宫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大事,白宫的Facebook主页和推特账号进行及时准确翔实的播报,然后赢得普利策之类的新闻奖吗?

简而言之,政务官微们无论表现多么开明,多么亲民,多么服务公众,它们终究是政府机构的喉舌,它们从事的是信息发布、宣传和舆论引导,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报道。

当然,想必一定有人会有异议:像我上述对新闻报道那样的界定,在中国媒体的现有环境中未免过于高蹈、过于理想、过于苛刻了。要是真这样来界定,我们到底有多少新闻机构、多少新闻作品经得起推敲?

或许确实如此,但我以为,正因为这样的界定和区分在现实语境中有难度、不现实,反而凸显了这种界定和区分的必要性。新闻专业主义于我们而言是个新生儿,它从宣传工作中慢慢分离出来。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新闻与宣传像两枝爬藤一样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解,界限混淆。

一代又一代新闻人接力,将“新闻”从混乱中一点点剥离。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继续细致准确地厘清、辨析它的边界,区分新闻与宣传、新闻与信息发布、新闻与公关、新闻与舆论引导……这样它才能够长得更大。(作者系媒体人,曾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副主编、《中国新闻周刊》执行副主编、《青年参考》报主编)

将“新闻”从混乱中一点点剥离 包丽敏:政务微博是在报道新闻?

1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