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芯穹智能大会AI效能方案-夏立雪|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璀璨舞台上,无问芯穹的展区以其独特的“三盒叠塔”设计成为全场焦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解读表面:这三个分别代表“云、平台、终端”的金属立方体,在动态光影中如同未来科技的图腾,象征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从宏观架构到微观落地的完整闭环。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展台前等待体验的观众排起长龙,空气中弥漫着技术突破带来的兴奋感——这里正在上演一场关于算力民主化的革命。
全栈式操作系统
破解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展台中央的“无穹AI云”解决方案打破了传统算力服务的时空壁垒。工作人员演示了如何通过分布式节点调度,将上海张江的AI渲染任务自动分配至贵阳、乌兰察布等地的空闲算力单元,延迟控制在8毫秒以内。
“这相当于为AI应用开发者提供了覆盖全国的‘算力电网’。”技术负责人解释道。该系统的核心突破在于首创的“算力集装箱”技术,将不同架构的国产芯片(如昇腾、海光、寒武纪)封装为标准计算单元,通过智能调度算法实现异构算力的“无缝拼图”,使整体利用率提升至92%,远超行业平均65%的水平。
中层“无界智算平台”的演示屏上,一组实时跳动的数据揭示了更深刻变革:某汽车研发企业通过平台内置的“超参自动优化模块”,将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周期从14天压缩到53小时,同时降低37%的显存占用。这得益于其独创的“计算流形”技术,能够动态识别模型结构与硬件特性之间最优映射路径。现场播放的对比视频显示,同等参数规模的大模型在传统平台出现显存溢出的红色警报时,无问芯穹的系统仍保持着流畅的绿色运行状态。
最上层的“无垠终端智能”立方体则展现了技术普惠的另一面。参观者正用手机体验着“离线版AI写真”——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搭载微内核推理引擎的千元机仅用1.8秒就完成了传统需要云端GPU支持的人像风格化处理。
这意味着边缘设备首次具备了原生AI能力,其核心技术“算子动态编译”能让同一套AI模型自动适配从旗舰机到智能手表的全系列终端。“我们正在把‘发电厂’变成每个口袋里的‘电池’。”工程师的这个比喻,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生态共振:
让算力成为AI创新的“氧气”
展区东侧的互动体验区构成生动的技术应用图谱。Mootion团队的“AI导演系统”前,观众只需输入“科幻赛博朋克”关键词,系统便在40秒内生成包含分镜脚本、运镜指导和特效预演的视频方案。其核心技术“多模态意图理解”正是基于无问芯穹的混合精度计算框架,将传统需要8块A100显卡的任务压缩到2块国产算力卡即可完成。
Tripo AI的语音建模工位上演着更神奇的场景:一位女士用方言哼唱童谣,AI不仅准确识别出合肥方言的独特韵律,还将其转化为交响乐编曲。“这要归功于底层算力平台提供的实时声学特征提取能力。”开发者指着后台监控界面介绍,系统能同时处理32768个声音维度参数,而延迟控制在人类难以感知的90毫秒内。这种实时性使得AI音乐创作从实验室走向了街头表演。
在捏TA的“数字生命体”互动屏前,一位老人正与虚拟孙子对话,AI角色不仅能记忆三天前的聊天内容,还会根据老人表情调整回应方式。支撑这种拟人性的,是无问芯穹的“记忆计算一体化”架构,将大模型的上下文窗口消耗降低60%,使轻量化设备也能承载长期陪伴型AI。而乐玩幻镜的AR美妆镜则展示了技术商业化落地的速度——现场工作人员透露,该方案已被三家国际美妆集团采用,月均处理自拍优化请求超2.4亿次。
重构价值链:
从算力效能到产业动能
夏立雪在媒体专访区揭示了更深层的产业逻辑:“当前AI产业存在严重的‘算力错配’——70%的算力消耗在模型调试而非实际应用。”她展示的一组对比数据令人深思:采用无问芯穹方案的企业,其算力成本占营收比从行业平均的18%降至7%,同时创新迭代速度提升3倍。这种变革源于“效能操作系统”对AI生产全链路的重构:从芯片指令集层面的优化,到分布式训练的资源分配,再到模型推理的实时自适应。
这种重构正在催生新型产业生态。展台公布的“星火计划”显示,已有47家中小AI企业通过无问芯穹的算力共享平台,以传统1/10的成本接入万亿参数大模型能力。某农业无人机企业的案例尤为典型:其病虫害识别系统借助平台的型蒸馏技术,将300亿参数模型压缩为800万参数的终端版本,准确率仅下降1.2%,却使每台设备成本降低2300元。这种“毛细血管级”的算力渗透,正在激活长尾市场的创新活力。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扎实的底层创新。无问芯穹公布的专利墙显示,其核心技术矩阵包含21项架构专利和9项算法专利,其中“张量计算虚拟化技术”可实现不同架构芯片的算力无损转换。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开源的“山海”算子库,已汇聚187种针对国产芯片优化的基础算法,下载量突破50万次。
这种开放姿态正在形成良性的技术生态,正如现场某高校研究员评价:“他们不是在建造护城河,而是开凿运河。”当夕阳为展台的金属立方体镀上金边,排队体验的观众仍络绎不绝。这场展示或许预示着AI基础设施的新纪元——算力正在从稀缺资源变为普惠工具,就像电力发展史中从专用发电机到家用插座
无问芯穹智能大会AI效能方案-夏立雪|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