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药食政策两会提案-李龙熙 | 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
在当前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药食同源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健康促进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现有的药食同源政策在诸多方面已难以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李龙熙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完善药食同源政策的提案。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食药监械-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与优化,进一步推动药食同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
首先,李龙熙委员强调,食药物质目录的更新与科学调整是完善政策的首要任务。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天然植物被证实具有药用价值或营养保健功能,这些新兴资源亟待被纳入食药物质目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同时,对于已列入目录的品种,也不能掉以轻心。风险评估与动态研判调整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还能根据最新科研成果,适时调整品种的使用范围与剂量限制,确保药食同源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这一过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在完善食养食疗指导和宣传方式方面,李龙熙委员指出,当前市场上关于药食同源的宣传鱼龙混杂,部分信息缺乏科学依据,甚至误导消费者。因此,建立权威、科学的食养食疗指导体系迫在眉睫。这包括但不限于制定针对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的个性化食养方案,开发易于理解、操作简便的食疗菜谱,以及通过官方渠道普及正确的药食同源知识,提高公众的辨识能力与自我保健意识。
此外,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也是扩大影响力、提升公众参与度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药食同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导民众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是保障药食同源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李龙熙委员建议,应建立健全适合药食同源物质的原料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这些标准不仅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与国际接轨,确保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与执法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实施严厉的惩罚措施
同时,对表现优异的企业给予表彰与奖励,形成“奖优罚劣、优进劣退”的良好机制。此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更多高质量、高效能的药食同源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政府及相关部门还需加强对药食同源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引导,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实施上述措施的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药食同源政策的完善与执行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如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只有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信息共享,才能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
二是注重公众参与,建立反馈机制。政策的好坏最终需由民众来评判,因此,建立便捷、高效的公众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并处理民众意见与建议,对于政策的持续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强化科研支撑,推动产业升级。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药食同源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药食同源政策的完善不仅仅是一项行政任务,更是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社会工程。它要求我们在尊重传统智慧的同时,勇于探索创新,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共同推动药食同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应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共同努力,让药食同源这一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随着药食同源政策的不断完善与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可持续的药食同源产业生态将逐步形成。这不仅将极大丰富国民的饮食文化,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还将为我国的健康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药食同源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完善药食政策两会提案-李龙熙 | 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