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产业两会建言-石聚彬 | 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
在当前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囯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作为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典范,药食同源理念不仅契合了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更成为了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该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亟需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好想你董事长石聚彬带来了关于推动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本质上是对自然馈赠的深度挖掘与科学利用。它不仅仅是对传统食材的简单加工,更是基于现代生物科技、营养学理论的深度研发与创新。
然而,当前加工技术方面的局限,尤其是超微粉碎技术的高耗能及其工艺参数的适配性问题,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和整体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品质与口感,还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技术研发,突破技术壁垒,成为推动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为此,设立药食同源食品技术研发专项基金显得尤为迫切。该基金旨在通过资金扶持,鼓励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聚焦超微粉碎与破壁技术、高效萃取与浓缩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还能更好地保留食材中的活性成分,提升产品的营养价值与健康效益。
同时,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创新生态,对于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人才培养方面,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该领域亟需一批横跨食品科学、中药学、营养学等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拥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市场分析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响应产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设相关专业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保障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当前,该领域在加工标准、质量标准、检测认证体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空白,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因此,加快完善标准体系,规范生产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具体而言,应出台药食同源食品生产工艺规范指南,从原料采购、加工流程、质量控制到包装仓储,全方位细化标准要求,确保每一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制定药食同源食品活性成分检测标准,明确各类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范围、纯度要求,为产品质量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消费者信心。
在推动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还需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品牌是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也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同时,加强市场推广,利用新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此外,积极参与国内外展会、论坛等活动,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也是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的发展还需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营养、便捷等需求的不断提升,企业应不断创新产品形态与口味,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开发即食型、便携型产品,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享用;结合现代审美趋势,设计新颖独特的包装,提升产品吸引力。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普及药食同源理念及功能性食品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与接受度。
总之,推动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等举措,不断突破瓶颈,激发产业活力,才能推动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产品与服务。
功能性食品产业两会建言-石聚彬 | 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