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链和产业链两会建言-司富春 | 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
在当前社会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疾病治疗,而是更加注重预防与调养。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囯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这一转变促使医学模式逐渐从传统的“治已病”向现代的“治未病”过渡。在此背景下,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司富春教授,针对当前国内保健品市场缺乏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现状,提出了将中医药深度融入食品产业,加快布局药食同源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重要建议,旨在通过挖掘中医养生古方,创新保健食品品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司富春教授指出,中医药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念,许多中药材既是治病的良药,也是日常饮食中的佳品。这一理念与现代人追求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为中医药在保健品领域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
然而,当前市场上打着“中医药”旗号的保健品琳琅满目,但真正基于中医药理论,遵循传统中医药选方配伍原则的产品却寥寥无几。这不仅限制了中医药在保健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消费者对中医药保健品的信任度。因此,深入挖掘中医养生古方,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一系列既符合现代人健康需求,又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保健食品,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司富春教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药食同源科普宣传,提升公众认知。通过媒体、网络、社区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药食同源知识,让公众了解中医药在保健、养生、食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加大对中医药保健品的正面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提高中医药保健品的市场接受度。
其次,培养药食同源新品牌,推动产业升级。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合作,依托中医药科研平台,开展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发与创新。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等措施,推动中医药保健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大对中医药保健品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如税收减免、资金补助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再者,加快建立药食同源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及食疗评价规范。我国关于药食同源食品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食疗评价规范也缺乏统一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保健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因此,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药食同源食品的定义、分类、生产标准、检验检测要求等,为行业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建立科学的食疗评价体系,对中医药保健品的功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选择依据。
在加快布局药食同源创新链方面,司富春教授强调,应注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一方面,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挖掘中医养生古方中的科学内涵,为新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建立中试基地、孵化器等平台,促进中医药保健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此外,司富春教授还提出,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医药保健品走向世界。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疗效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保健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医药保健品产业国际化发展。
总之,加快布局药食同源创新链和产业链,不仅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也是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科普宣传、培养新品牌、完善法律法规、注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我们可以期待中医药保健品产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需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中医药保健品产业迈向新高度,让中医药这一传统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创新链和产业链两会建言-司富春 | 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