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中国新闻->论坛峰会
第三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国际论坛第二场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23-09-23
【阅读】42 A+A-

第三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国际论坛第二场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

9月12日,第三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论坛第二场研讨会在柏林成功举行。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本场研讨会聚焦“行业与企业的脱碳解决方案”,中外知名专家从工业部门脱碳、企业零碳转型以及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与中欧贸易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会议主持人Agora能源转型论坛工业政策负责人 茱莉亚·梅兹(Julia Metz)在开场环节指出,立足国家层面的工业脱碳是当下备受瞩目的一个重要议题,德国在实现该目标的进程中与其他地区的伙伴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她表示,今天论坛聚焦工业脱碳基础性问题,以及国际贸易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话题,能促进中欧工业行业朝气候中性转型。

GIZ中德能源转型研究项目主任 韦国思(Markus Wypior)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提到,中德两国正处于国际能源署定义的能源转型六阶段中的第三、第四阶段。德国已经通过大规模改革、体系建设和灵活性提高,成功转变为“可再生能源为主、火电为辅”的能源结构,中国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韦国思指出,中国煤炭市场规模大,部分地区对煤炭资源依赖度高,而德国在能源转型路径方面正好有经验可以分享。实现能源转型,需要供需侧同步处理,并重视国际合作。

在主旨发言环节,伍珀塔尔研究所未来能源与工业系统部主任 斯特凡·莱赫滕贝格(Stefan Lechtenböhmer)指出,工业脱碳是一个必要且迫切的任务,需要具备技术可行性,且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他以欧盟钢铁与化工行业为例,阐述了现阶段投资低碳产能对于未来减排的重要意义,并提及瑞典、德国、荷兰等国在工业脱碳方面已有成效。

提到欧洲天然气的新供需情况,他表示欧洲需要在中高温供热深度电气化以减少天然气消费,同时逐步纳入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氢能在未来替代天然气。他强调,工业脱碳进程中,搭建兼顾气候、产业、贸易、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结构性政策组合是必要的。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冰表示,中国钢铁行业作为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中心,其低碳转型对于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至关重要;十三五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已经通过装备大型化改造、兼并重组、能效提升等手段在绿色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她指出,随着中国在“双碳”目标下对碳排放约束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支撑“双碳”目标实现,拥有包括《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等很多配套政策来确保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落实。接下来将围绕体制机制建设、路径调整和阶段性目标展开减碳工作。

意昂集团政府关系副总裁、柏林代表处主任 勒内·莫诺(René Mono)认为,在欧盟低碳发展目标指引下,相较其他欧盟国家,德国能源部门展示了更加积极的政治意愿。他指出,受限于资产组合内部的矛盾,企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仍存在阻力,但在清晰的政治意愿和目标指导下,企业在低碳转型方面将更具勇气。他表示,意昂公司作为能源转型的支持者之一,也将继续探索企业视角下的工业脱碳路径。

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中国工业项目高级顾问 王立主持了第一个圆桌讨论。专家们聚焦钢铁行业,分享了中欧工业脱碳经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低碳融合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真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氢能生产和消费国,可再生氢占比却较少,存在项目成本高、经济性暂未成立、配套基础设施不齐全和综合标准体系不完善等挑战。未来,中国将在降低可再生氢成本、坚持技术突破、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以及激活下游市场四个方面发力,助力中国能源与工业低碳转型目标的实现。提到对未来的展望,她认为可再生氢成本将于2030年实现与化石氢持平。

宝马集团副总裁 托马斯·贝克(Thomas Becker)表示,在电气化趋势下,汽车行业的生产格局将发生变化,减少供应链的碳足迹成为了一项必需任务。立足企业视角,他指出,想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仅改变传统技术是无法达成的,企业供应链需要创新与变革,宝马集团也将重点关注关注碳足迹的透明度和可比性、积极与中国和全球供应商一起降低产业链碳足迹,并鼓励各界通过创新发展各种低碳产品。

伍珀塔尔研究所未来能源与工业系统部主任 斯特凡·莱赫滕贝格(Stefan Lechtenböhmer)强调,不管是钢铁行业还是整个能源产业,都需要整个能源系统支持绿色能源转型,因此是“一盘棋”。在欧洲,当需要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时,既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公众的支持。因此,政府需给出清晰的政策信号、各利益相关方应厘清科技创新的重要次序,中欧的参与者都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找出最切实可行、适合自身的转型之路。

中国冶金报社产业链发展部主任、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郭达清认为,中国钢铁在脱碳方面的行动从未停止,在“双碳”目标提出后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路径,主要从产能产量的压减、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更新换代以及管理系统的优化三个方面展开工作。在废钢利用与电弧炉的促进方面,他表示,中国目前的废钢积蓄量不足,制约了废钢产量与电炉钢发展,而这一情况会随着废钢进口的放开和积蓄量的增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Agora能源转型论坛项目经理 艾琳·肖卡特(Aylin Shawkat)主持了第二个圆桌讨论。专家们围绕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能源转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交流。

德国智库adelphi顾问 玛丽·赫尔米希(Mary Hellmich)表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是实现欧盟工业脱碳目标的方案之一,钢铁产业作为保护产业会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获得一定的免费份额。她指出,欧盟认为不断革新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必要的,企业对此仍然褒贬不一,暂时没有形成一个全欧盟范围的共识。立足全球视域,想要实现工业脱碳,各国接轨是必要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所所长 于宏源指出,中国实施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政策。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背景下,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摩擦是难以避免的,中国需要坚定发展自己的道路,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时可能产生的问题。他表示,一个尽可能公开、透明的能源转型及气候对话平台将有助于改善世界各地碳排放交易市场相对分散的局面。

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泮昊就欧盟碳市场和中国碳市场的协同发展问题发表了意见,回应了CBAM可能对中国碳市场和企业低碳化转型产生的影响。他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碳市场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也必须符合碳市场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CBAM的出台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出口型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相关行业基于自身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已作相应准备。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亚伦·科斯贝(Aaron Cosbey)表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是否符合世贸组织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当前,大部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内容均是以符合世贸组织的方式来设计的。各国情况不同,诉讼世贸组织对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影响微乎其微,是不明智的。

最后,Agora能源转型论坛马库斯·施泰根伯格(Markus Steigenberger)为本期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不论是讨论工业脱碳、企业零碳转型和碳边境调节机制,还是聚焦电力和能源系统领域,都体现了中欧在脱碳发展方面的良好合作。未来,中欧保持积极交流协作至关重要。双方应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行业脱碳进程。

第三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国际论坛第二场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