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记编论坛
说说做记者编辑需要注意的一些小细节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23-06-09
【阅读】172 A+A-

说说做记者编辑需要注意的一些小细节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

说说“诸位”这个词。有关注我公众号的网友或许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我很少说“大家”,而习惯说“诸位”。感觉有些文绉绉的。其实这个习惯是源于我的一次工作经历,是被迫养成的——因为工作关系,我偶尔会参加一些课题调研:开座谈会,参与论坛讨论等。

而按我的职分,轮得上我发言的机会几乎没有。毕竟我的主职是写人物传记的,课题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早习惯了做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从来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会要我披甲上阵。实际上,做课题调研时,我顶多就课题本身问一些纯技术性的问题

如现状、建议,看法等——且大多数时候,我有想法也会通过递纸条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课题组成员来发问。结果有一次,领导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心血来潮,示意我提问,还要我做个简单总结。我。勒。个。去。毫无思想准备的我当时是120%懵逼的。

硬着头皮,开口就说了“大家”,感觉有些不妥,又想说“你们”,感觉更不妥……那个时刻想shi的心都有了(不会说场面话的人应该懂得这种赶脚)。在大脑迅速搜索了一遍后,我还是用了“大家”:大家有什么想法,就怎样怎样;大家有什么建议,就如何如何……

几句话说下来,我自己都别扭得要死,估计听的人连尴尬症都犯了。领导的脸面明显挂不住,座谈会后就对我说:别大家大家的,你要说诸位。

诸位?诸位有什么想法,就怎样怎样;诸位有什么建议,就如何如何……听起来确实不一样了,既让人感觉是平等对话,又不乏专业,似乎连逼格都提升了。当然,后来仔细想想,似乎用“大家”或“诸位”来称呼也没多大区别,或许这只是那些专家学者约定成俗的习惯而已。

总而言之,这习惯就被我慢慢保留下来了。细节如此重要。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用词,就暴露了自己的外行与不足。

贰/细节之行为

玩笔杆子的人很多都有玩“笔杆子”的毛病。是名副其实的玩笔杆子——转笔。我转笔的毛病是在中学滋生的,原因不详。且我的转笔技术一直处于初级阶段:笔不是用5根手指头夹着来回翻转那种,只能单向。所以笔会离开手指在空中旋转几圈,然后落下,手接着,继续……

当然,总有接不回来的时候。此时,笔会掉在地上:叭!!然后,弯腰拾起,偶尔会碰到桌椅,发出桌椅与地面的摩擦声:吱~~如果没记错的话,我那时候还带动了全班的转笔风潮。刚开始,班里只听到我的笔掉在地上的声音,但随着转笔风潮的兴起,叭+吱的声音在班级的上空此起彼伏。

老师终于忍不住了。记得是一节英语课,英语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停下来狠狠地批评了这一行为。BUT,我这一毛病偶尔还会犯,一直影响到现在的工作。有一次访问一个企业家。人挺多的,单同事就去了四五个。

结果,访问的时候,同事中有3个在转笔(O(∩_∩)O)。我刚开始还没意识到,直到听到同事的笔掉在地上的声音,我才愣了一下,原来我也是转笔党之一。

那次访问过后,主编还特意提了这一个细节,说以后不要转笔,看起来很不好,很不专业——事实上,主编也有转笔的习惯,而且"段位"比我们都高(O(∩_∩)O),只是TA在工作时有意识地控制住了而已。细节有时候体现的是一份尊重:尊重他人,同时尊重自己。而懂得尊重,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叁/细节之于专业

我刚开始做自由撰稿人那会儿其实挺白目的。没人教啊,全靠自己摸索。记得第一次给都市情感期刊《伊媚》(现已停刊)写稿。对方编辑是“害虫”,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男编辑,现在好像是新浪博客的特约博主。

第一次给他,发表了。第二次给他,也发表了。第三次再给他,他终于在回复我的EMAIL里发来2个惊叹号:你写稿子首段从来不空2字的吗?!!呃,他说的没错。

我给他的稿子是没有首行缩进2字的——那时候以为编辑排版时会把DOC文档转换成TXT文档,以为空了没用反而会导致后期麻烦,所以才有那种做法(当然这也是错的,诸位给期刊写稿记得还是要首行缩进,这跟网文的排版不一样)。

况且,在给害虫的《伊媚》发稿前,我给其他杂志都是这个习惯,也没见有编辑提出来——想来之前一定有很多期刊编辑在心里咒骂过我⊙﹏⊙b——毕竟拿到一篇稿子还要给它每一段开头按4下空格键的滋味一定不好受,换我我也会抓狂。果然,之后自己做编辑主任,也做杂志主编,开始给新上手的编辑改稿,就遇上了一个WORD小白,居然连WORD的居中功能都不会用:所有需要居中的文字都是用空格键一个一个敲过去的。

我彻底无语,报应啊这是。

这些空格在排版的时候会出问题的啊!连最基本的WORD排版方法都不会,做编辑是不及格的。细节功夫是否做好,是个人工作专业与否的体现

肆/细节之于文明

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从地铁站出来,坐扶梯。忽然觉得很别扭,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过了好一会儿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站在了左边——他们已经养成习惯站在右边,给左边让出道来,方便有急事的人先行。

还有就是抽烟。大家都习惯不会在路上边走边抽,更不会在公共场合抽,而是围着垃圾桶,这样不会影响别人,也不会污染街道——这个场景在电影《志明与春娇》里常常出现:几个人围着一个垃圾桶吞云吐雾,何其壮观,哦不,是何其可怖。

香港的地铁里,视频的声音也调得刚刚好,能听到,但又不吵杂。广州地铁则不然,地铁站和地铁里视频设备的音量很多没有经过人性化的设定,要就是声音小如蚊蝇听不见,要就是声音太大太吵。文明,就是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体现出来的。

举了这么多事例,都是个人亲历。不过是为了说明细节的重要。虽说做大事不拘小节,但这话是已经成为大神的人才有资格说的,而不是我等喽啰可以人云亦云的。很多时候,别人对我们第一印象的好坏,还是源自我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细节:如语言,如肢体,如态度,如精神……

所以,在成为大神之前,在掌握话语权之前,在有强大的履历做背书之前,还是乖乖地从细节做起,让专业成为自己的名片,让别人看到我们精益求精的细致与热忱,这是必要的,稳妥的,不可缺少的。

说说做记者编辑需要注意的一些小细节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谋定处理-国情讲坛:挑战对中国人信仰的否定
区块链+谋定政务服务-经信研究·寇南南对话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