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记编动态
记者节特辑|在地市报当记者绝对不是躺平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23-05-30
【阅读】136 A+A-

记者节特辑|在地市报当记者绝对不是躺平

图文| 未来编辑部·新潮学生 林倩伊 指导老师| 白净 编辑| 马博文 伍甜甜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

“传统媒体”似乎在新传学子的就业选择中失去了优先级。薪资低、工作辛苦、受众变少……这已成为外界对新闻行业的刻板印象。然而,每年仍有不少毕业生选择成为“逆行者”。2022年11月8日,是中国第23个记者节,“新潮”推出“记者节特辑”系列报道。

在本期,我们一起来走进南大新传毕业生、南通日报社记者范译的故事。今年9月,在经历了3个月的实习期后,范译以“名校优选生”的身份入职南通日报社,正式开启了她的记者生涯。在世俗眼里, 南大研究生应该有更好的选择,范译偶尔也会摇摆,但每次认真思考后,她都会坚定地选择留下。

主动选择地市报

范译是南大新传22届硕士毕业生。2021年秋招的时候,她还不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新传专业好像什么都能做,又好像什么都不精。”

媒体、游戏公司、国企她都投了简历,她也获得了新华日报、国企、南通日报的offer。最后,她决定回家乡南通。答复南通日报时,她其实还没有下定决心,对方说她可以先来体验一下,实习期后再做双向选择。就这样,经过3个月的实习期,她成了南通日报社时政经济分中心的一名记者,在今年9月正式入职。

在南通日报,工作日上午九点半之前,记者们在线上采编系统提交选题、汇报当日工作计划,奔赴各类新闻现场,采访、拍照、拍视频。采访结束后,记者可以回家或回报社写稿,单位不强制坐班。没活动跑的时候,记者可以策划选题,主动找采访对象。

报社要求新人有6个月见习期,在这期间,范译稍微轻松一些,不需要每天报题,她笑称这6个月是报社新人的“保护期”。

范译说,这份工作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让她看到了社会的不同切面。她提起一次采写社保局宣传活动的经历,当时南通社保局在当地“后备箱集市”摆了个摊,在附近摆摊的“双减”失业教师,咨询转行后的工作前景,一位外卖小哥诉说每单价格被一压再压,想要咨询转行建议……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人生百态”。

范译之前在互联网大厂做实习生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每天埋头把工作做完,几乎不与人交流,那时她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但在报社,老带新是一向的传统,因此前辈都对小辈格外关照,愿意主动去了解她、帮助她。她喜欢报社的“人情味”。

报社里有位前辈记者,也是南大毕业生,对稿子要求很高,说话很直。一次被他批评后,范译对眼前的酸汤肥牛面直接没了胃口,觉得这人太刻薄。老记者和范译不在一个部门,但后来经常给她提供选题,还在成稿后认真帮她修改、提建议,最后却提出不用署他的名。打过交道后,范译理解了所谓的“刻薄”不过是老记者对南大毕业生有较高的期待,因而提出严格的要求,“他纯粹是想帮助我提升稿件质量,这种帮助是求之不得的”,范译说。

求职的时候,范译并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只觉得在“瞎投”。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她,其实还是倾向于去媒体工作,她投了新华日报、南方周末和南通日报等多家传统媒体。

范译的家乡在南通,虽然她曾在大城市求学,但她并不喜欢在大城市工作,感觉一个人孤零零的,生活成本也高。回到家乡的传统媒体,她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做着自己从本科就开始学习的事情,“好像我就应该来这里”。

理解工作价值是成熟的表现

但实际上,真正的记者工作和范译想的不太一样。

在南大的课堂上,她觉得新闻是有趣的、有力量的。可以挖掘有意义的故事,用数据新闻、非虚构等方式精彩地呈现出来,引起社会的关注,以此实现记者的使命。

但来到南通日报后,她报道政府的各种会议、仪式、活动,遵循政务报道特定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谁会看这些报道呢?只有很少的政府工作人员吧?”,她一度质疑自己工作的意义。

但不“有趣的内容”就不值得被传达吗?社会上真的没有人需要严肃政务报道吗?记者笔下的每篇文章都在记录、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不能因为读者少或内容不够有趣就放弃这类新闻。工作一段时间后,范译这样理解她工作的价值。

她发现,就算是写自由发挥空间很小的政务报道,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写出一篇好稿,考验的不仅是记者的文字功底,更是记者对政策的理解和对国家局势的把握,范译觉得,政务报道也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以前对社会的了解太肤浅和片面了。

记者的工作还锻炼了范译与人交流的能力。刚开始工作时,在超市随机采访路人都会让范译手足无措。她在柜台前后晃来晃去,迟迟不敢上前搭话。过了很久才敢鼓起勇气走向面容和善的老年女性顾客。范译觉得求别人接受采访“低人一等,生怕冒犯人家”。但越没有底气,就越难以获得采访对象的尊重。

她有意识地告诉自己,获取信息是她的正当工作,不能带着自我矮化的情绪。作为报社新人,她经常主动承担采访工作。现在的她,接到采访任务已经能够心态平和,不会像以前那样从前一晚就开始紧张。为了解大闸蟹上市情况,她去采访水产摊摊主,摊主拒绝采访,范译不因此受挫,她去找其他摊主,“有人拒绝很正常,一家一家问,总能找到愿意接受采访的人。”

偶尔摇摆,但常常坚定

“你是南大研究生?为什么要回地方媒体工作?”范译常被这么提问。面对这个问题,她不能立刻给出坚定的回答。“每次有人这么跟我讲,我的内心就会摇摆一下,我也不知道选这条路是不是对的。”

她翻朋友圈,看同学们在各地做着各行各业,大家都过得挺好的。“其实无论做哪一行都可以过得不错,没必要执着于哪一条路才是正确的。”她想象如果当初选择了其他就业方向,会不会也后悔没有到媒体呢?“经历多了就发现,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有可能后悔,那就干脆坚定地走下去吧。”

求职的时候她被身边人裹挟着“瞎投”。这一次,她有意识地问自己:“别人这么评价我是对的吗?在这里的工作能不能给我带来想要的成长?如果能的话,为什么不坚持下去?”

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她不能立刻给出坚定的回答。但每次思考过后,她坚定地选择留下。

在范译看来,年轻人不喜欢到传统媒体工作,可能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传统媒体工资低、思想保守、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对于工资,范译“来日方长”地看。刚入行时薪资可能偏低,但凭借个人努力评上职称、写出大稿后,工资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与大家的认知不同,“江浙沪一带传统媒体的经济效益还算不错”,范译说。 

至于传统媒体思想保守,范译认为这是“刻板印象。”传统媒体虽然存在较多限制、融媒体转型较困难、影响力下降等客观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报社成员就不创新、没活力。

传统媒体守住了这个时代的新闻底线,在传统媒体接受的新闻训练,正不断培养范译的专业能力,这也是她目前最看重的一点。

“回到地方报社绝对不是躺平”,范译说。在南通日报,她依然在为提高专业能力、写出好作品而奋斗。

记者节特辑|在地市报当记者绝对不是躺平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谋定处理-国情讲坛:挑战对中国人信仰的否定
区块链+谋定政务服务-经信研究·寇南南对话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