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媒体传媒->传媒评论
传媒理论联系新闻实践的桥梁 根植于媒介实践之中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23-05-20
【阅读】166 A+A-

传媒理论联系新闻实践的桥梁 根植于媒介实践之中

文_范以锦 梁辰曦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

理论和学术概念都根植于媒介实践之中。媒介在实践中出现失误或不妥当的行为,可通过批评将其呈现出来,但仅有批评往往是浮在表面上的,需要通过理论概括来引导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和深度思考,所以就产生了媒介批评的理论。

在对理论的探索和应用过程中,媒介批评的内涵也得到不断地延伸:除了对明显的问题进行批评,对不成熟的、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也需进行提醒,防微杜渐。所以说,媒介批评既是根植于媒介实践,又是对媒介实践的提升,是站在更高角度、更深层次的思考。

媒介批评是新闻传媒业的园丁和啄木鸟,具有浇花除草的建设性作用。自1995年国内新闻界明确提出“媒介批评”概念以来,媒介批评颇受重视,国内多所大学新闻传播系科和专业开设媒介批评课程,学界不断出版研究著作与教材。与新闻传媒事业发展热潮相比,媒介批评并没有那么热闹,除了零星发表的媒介批评文章,学者个人结集出版媒介批评文集的寥寥可数。

近日,国内著名新闻学者、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的《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阅读这本书的总体印象有三个方面:第一,这部文集紧贴业界前沿,敏锐地抓住业界和学界都关注的事件、案例以及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

,例如宁波老虎咬人事件、最牛钉子户事件、中国新闻奖评选等。通过对新闻事件、案例和活动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分析,对业界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二,这部文集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联系,既是学术成果也是对媒体实践的得失比较到位的点评。第三,这本文集让我们对“媒介批评”有了新的印象,对媒介批评内涵的理解更为丰富。

媒介批评的内涵包括五个层面:(1)对事实非常清楚的问题进行明确的、专业的批评。(2)对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苗头上进行提醒。(3)对一时辨别不清对错的问题,以探讨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4)对包含对与错的问题,肯定对的部分、批评错的部分。(5)在表扬之中包含着批评。一是在表扬的过程中,仍提出可改进的方面;

二是通过表扬某人某事,来提醒业界需警惕的问题。如文集中对《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的点评就是在表扬中蕴含着建议。作者认为,媒介批评是一种介于新闻研究与媒介实践之间的学术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媒介批评的作用不仅是“除草”,即消除存在的问题;还会对比较好的做法进行引导,培育出好的花朵和果实,也就是浇花的作用。为什么园丁这一作用很重要?

因为媒体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挥着舆论监督的作用,但是媒体对社会现象进行监督批评的时候,也要意识到自己并非是圆满无缺的,媒体人本身也有不少问题需要被提醒、被批评。所以说,媒介批评对传媒业界来说是“清醒剂”,可以引导业界理性地反思自己,从而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

作者在自序中介绍,当国内学界开展媒介批评研究之时,“报刊审读”或“新闻阅评”已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媒介批评实践而普遍开展起来。“新闻阅评”有几个特点:第一,阅评的主体以业界人员为主,相当一部分阅评者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居二线或退休的新闻工作者。

第二,阅评讲求“快速”,对发生的问题要快速进行阅评,不能拖。第三,就事论事,不转弯抹角。主要是摆事实,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篇幅一般来说比较简短。第四,新闻阅评重点关注媒体的导向问题。第五,新闻阅评一般不往社会上扩散,主要呈送给媒体的管理者和当事单位。

新闻阅评与媒介批评的区别在于:阅评是事后的批评,对见报后发生的问题进行批评;媒介批评既有事后也有事前,随时都可以进行批评和预警。阅评是就事论事、点到为止;媒介批评既论事实,又要延伸话题,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还要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媒介批评的篇幅较长。

媒介批评的主体以学者为主,主要骨干对媒介批评都有丰厚理论功底。阅评员因大多是有业界实践背景的人,所以他们少用媒介理论进行分析。总的来说,不同岗位需履行不同的职责,业界新闻阅评快而简,学界媒介批评却是个“慢功夫”,要让它长期发生作用。当然,大家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新闻阅评和媒介批评归根结底都是要解决媒介实践中的问题,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全书辑录了董天策教授近20年来的50余篇媒介批评研究成果,分为九个专题,分别为“新闻真实与专业操守”“言论空间与评论特色”“公共言论与价值理性”“媒介事件与新闻炒作”“公共事件与舆论监督”“人文精神与价值导向”“媒体发展与业务创新”“媒介伦理与传播法规”“新闻评奖与作品得失”。

文集选入了大量的媒介实践案例,关注了许多新闻活动,但作者的意图并不局限于就事论事的案例分析,而是有选择性的、对这些案例涉及的新闻传媒理论进行阐述。从文集中“新闻真实与专业操守”“言论空间与评论特色”“公共言论与价值理性”这些小标题可以看出,文集不仅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而是真正从学理上加以归纳、提升,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总结,从而丰富媒介批评的内涵,更好地推动媒介批评的发展,也对媒体的长远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文集把“事”“理”“文”三者结合起来。首先,文集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关注的现象和问题都有现实意义,对着靶子有的放矢,而不是凭空的讨论。其次,作者在文章写作中重视学理,履行了为传媒业界提供理论支撑的职责。媒介批评中的学理分析和理论提升,是一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前瞻性的批评,可以使媒介实践触类旁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文集叙事清晰,深入浅出,无论是紧贴现实的问题还是前瞻性的研究,都能引发新闻界的关注。例如《试论“最牛钉子户”媒介事件的新闻传播学意义》这篇文章,就很好地结合了“事”“理”“文”:这一事件体现了公众对《物权法》出台的关注、当地政府和媒体开放包容的程度;

这篇文章从学理上深刻把握了这一事件在新闻传播学层面上的意义,论述过程中涉及了媒介奇观、符号学、媒介间议程设置等理论;文章中的场面描写、细节刻画也使文章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字里行间,娓娓道来,将“事”“理”“文”有机统一,读来入情入理,启人深思。《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 董天策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传媒理论联系新闻实践的桥梁 根植于媒介实践之中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谋定处理-国情讲坛:挑战对中国人信仰的否定
区块链+谋定政务服务-经信研究·寇南南对话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